大皖新闻讯 你是否发现,现在的书越来越好看了,封面精美、侧边印刷精致图案。书店里,各色特装书琳琅满目,其中,刷边书很受年轻人喜爱。不仅在书店,一些限量刷边书在孔夫子旧书网、闲鱼等二手平台上颇受欢迎,不少收藏者在线上平台中淘自己心仪的藏书。
然而,“高颜值” 究竟是锦上添花还是喧宾夺主?争议渐起。8月12日,大皖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王云飞及溥原书院创始人、资深出版人蔡志文,王云飞认为刷边书的流行本质是符号消费,更多是商家的营销手段;蔡志文则强调,书籍设计应锚定内容价值,避免因过度包装本末倒置。
刷边书成陈列焦点,从小说到社科品类多样
8月11日,大皖新闻记者来到合肥市蜀山区一家书店看到,书店入口展柜里,刷边书占据了半壁江山。东野圭吾推理系列在侧边绘上呼应书名的图案,《儒林外史》的刷边绘着小说里的场景,其他书籍也用与封面相呼应的颜色进行刷边——整个展柜色彩斑斓,成了书店的视觉焦点。
摆满刷边书的书店展柜
书店工作人员吕女士向记者介绍,这些多为书店与出版社的联名款,“有收藏价值,是我们店特有的,价格和普通版一样。”尽管当下纸质书整体销量平平,但刷边书凭借外观和收藏属性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销量稍胜一筹。
记者发现,刷边书的品类早已不局限于大众小说。《中国通史》《资本论》等历史、哲学类书籍也推出了刷边特装版。
不仅是实体书店,线上平台的刷边书也有相当多的品类在售,如在孔夫子旧书网,“刷边书”相关商品超千件;闲鱼上,不少二手刷边书显示百余人想要,热度可见一斑。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限量款刷边书在二级市场的价格甚至要高于原价。
二手平台上在售的刷边书
年轻人为颜值与社交买单,资深读者警惕“买椟还珠”
“买刷边书主要是为了送人,颜值高,适合当礼物。”市民尤先生向记者坦言,自己经常购买经典小说的刷边版,但更看重内容,“刷边也好、硬质封面也好,都只是包装,内容更重要,书终究是拿来读的。”
而在书店遇到的一位年长读者则对刷边书兴致寥寥:“以前买过鎏金边的书,贵不说,总怕翻坏了舍不得看,最后成了书架上的摆设。”他现在更偏爱软封面、纸张好的普通书,“能躺在床上翻着读,精装硬壳太不方便了。”
一名小学教师在接受大皖新闻记者采访时则表示,自己班级上有些小孩买书不看内容,就看封面好不好看、花哨不花哨,“有些书对孩子而言缺少阅读价值,光凭画得好看就卖高价,我觉得挺不合理的。”
网民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刷边书
记者注意到,在社交平台,刷边书也逐渐出现在部分网民的分享内容里——几本摆放整齐的刷边书,色彩丰富、图案精致,吸引不少人在评论区称羡;但也有人吐槽,部分网络小说内容平平,却靠刷边包装抬高实体书身价,难免让人想起“买椟还珠”的故事。
专家解读:刷边书流行本质上是“符号消费”
8月12日,大皖新闻记者就刷边书现象采访了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王云飞,他认为,刷边书的流行本质上是一种“符号消费”。
“商家通过赋予刷边这一形式‘收藏价值’‘珍藏版’等意义,将其打造成一种文化符号,而这种符号的价值更多源于营销,而非书籍本身。”王云飞接受大皖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包装的符号价值,需要长期沉淀才能真正体现,当下更多是促销手段。”
他指出,一些经典作品,通过刷边特装,增加其收藏价值,这样做无可厚非,但当下部分刷边书陷入了“重形式轻内容”的误区,如同“参加庄重宴会却打扮花哨”。“书籍的价值应在于内容的厚重与端庄,而非外在包装。”王云飞强调。
出版人视角:设计赋能需锚定内容价值
8月12日,溥原书院创始人、资深出版人蔡志文在接受大皖新闻记者采访时分析,刷边书本质是印刷包装的“额外工序”:早年流行单色刷边,与封面色彩呼应;如今则发展出与书籍插图、主题相关的图案,如某套《红楼梦》手绘本限量版,侧边就印着书中插图,工艺精致。
但他强调,刷边书仍属小众产品。“整个零售市场热度有,但销量不高。”其客群也相对明确:一小部分是装帧设计爱好者,追求书架陈列的美观度;更多读者仍以内容为核心,对刷边与否并不在意。
对于“过度包装”的争议,蔡志文直言,部分刷边书确实“华而不实”:封皮过硬、书页厚重,躺在床上翻读都很费劲,甚至出现划手情况。“有畅销书用简单软皮包装,内文纸张考究,加个刷边既美观又不影响阅读,这才是锦上添花。”他认为,设计应服务于阅读本身,若内容单薄却靠刷边抬高身价,最终只会本末倒置——“书的核心永远是内容,包装再好,也得有扎实的文字撑着。”
大皖新闻见习记者 周镕健
编辑 彭玲
粤友钱优配-粤友钱优配官网-在线杠杆配资-股票配资平台官方版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