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山西这片土地,脚底传来的感觉都带着历史的厚重感。记得第一次去晋中,小街巷里的面馆热气腾腾,老板揉着面团,手臂一挥就是劲道的刀削面,那纯粹的面香混着老陈醋的醇厚,一口下去真是过瘾。这地方吧,你说它是黄土高原,却总能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用那些精致的木雕石刻、飞檐斗拱的宅院,告诉你这里曾孕育过怎样的富足与文明。人们常说这里是中国历史的“后花园”,仔细逛一圈,你就懂了——那些古城墙、老票号、大院深深,真像是在一本翻开的立体史书里穿行。
想想几十年前,山西可真是风光无限的日子。为啥?黑乎乎的煤炭啊!地底下藏着那么多宝贝,当时可是国家工业发展的“炉膛”,多少火车的“乌金”日夜不停地往外运,暖了全国千万家,照亮了无数工厂。那会儿山西像个壮实的汉子,默默扛着担子往前冲,贡献大着呢。可这风光吧,好像慢慢就变了味道。太依赖这地下的宝贝了,就像把宝全押在一块地上,经不起折腾。后来呢?时代变了,煤炭的需求没那么大了,环保的调子越来越高,山西的脚步一下子就显得沉重了。看着自己在全国的排名往后溜,心里肯定不是滋味。以前跑在前头的“巨人”,现在得吃力地爬坡,这滋味,想想都让人替这片土地捏把汗。
要说破局,大家聊的最多的还是城市之间得合起来使劲儿,抱团取暖。首当其冲的就是太原和晋中这对邻居。太原,毕竟是省会,几千年的老城了,像个历经风霜的老大哥。听当地朋友讲,刚建国那会儿,太原可神气了,位置好、底子厚,苏联老大哥的不少援建项目都落在了这儿,当时厂矿林立、机器轰鸣,钛钢更是响当当的名片。可现在这老大哥也遇到了难题,山西整体人不多,周边还都虎视眈眈地想吸人吸资源,弄得太原也挺憋屈。咋办呢?合并晋中!这事儿其实大家议论了好多年了。你想想,太原的工业底子硬,高校也多,像个知识和技术的大仓库;晋中呢?旅游是一绝!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哪一处不是响当当的招牌?还有煤矿资源。这俩要是真成了一家,那可不是简单的1+1>2了,直接就是一个能打能唱、又有硬实力又有软实力的“大玩家”。听说上头已经在推动这事了,两边也在悄悄使力,互相协调着规划,都在为一个“新太原”悄悄做准备呢。
另一边,在晋南,运城和临汾这对CP也挺让人期待。上次在运城出差,看他们那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架势挺大,感觉是真想干点新东西。临汾的朋友也说,自家也在琢磨新产业,努力跟上趟。合并这事儿,对这两城来说,吸引力也很大。要是真合了,头一个好处就是办事利索了!两套班子合成一套,审批啊、管理啊,成本降了,效率嗖嗖上去了。资源整合,谁家有什么,拿出来大家一起用。运城那个新能源汽车势头不错,临汾搞的新产业,两边共享一下产业链、人才池、市场信息,不是双赢吗?再说旅游,运城有关帝庙、盐湖、鹳雀楼,临汾有洪洞大槐树寻根问祖。你想想,整合一下,设计个“晋南精华游”线路,文化深度游,从根祖文化到忠义精神,再到壮丽山河,不比单打独斗强?这两个兄弟齐心协力,或许真能在南边竖起一面发展的新旗帜。
咱得摸着良心说,城市合并可不是简单拼积木。地方大了,事儿更复杂,牵扯多少人饭碗和习惯。原来分得清楚的蛋糕,现在怎么切?地方发展重点怎么定?两边的百姓是不是一条心?合并之后能不能拧成一股绳,劲儿往一处使?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大坎儿。万一磨合不好,消化不良,反而成了负担。但说回来,看看山西现在的处境,不变能行吗?还按老路子走?大家都清楚,光指着煤炭肯定没戏了。合并这两组城市,就是要打破点条条框框,把有限的钱、人、地更合理地用起来,让各个城市的看家本领互相补充,别自己跟自己内耗。搞得好,就是打开了新空间,吸引了外面的人进来玩、进来投资。有朋友开玩笑说,山西这盘棋,要是太原晋中和运城临汾这两对都能成,那南北都有引擎在转,整个省的活力就不一样了。
我是真希望山西能走顺这条路。你看那太行山多巍峨,黄河水多壮阔,土地上埋着那么多故事,一代代山西人那么勤劳坚韧。这么好的底子,不该沉寂。这轮城市合并的尝试,某种程度上就是在寻找一把能重新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不管怎样,都盼着这些深埋底蕴的土地,借着变革的风,真正焕发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崭新光彩。毕竟,谁能忘记那个慷慨激昂的“晋风”呢?这份劲儿头,也该亮出来了!
#图文打卡计划#
粤友钱优配-粤友钱优配官网-在线杠杆配资-股票配资平台官方版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